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花代表因,也是人间较美丽较漂亮的善,种善因,即得善果。而在古代,“花”也通“华”,人们用“华美”、“华丽”等词形容万事万物美好的状态,古称花道为“华道”也带有这层美好的寓意,善因华道得名于此。
中国的花道,在夏商周的青铜器上就能看到萌芽,其四周雕琢的纹饰里,都会出现类似一个放花的容器;到了汉代 插花培训学校好,在砖雕、木雕上也出现了这样的花纹,那只是一个雏形阶段。正式的花道形成,是因为佛教的传入,孙老师解释说,“为什么要在佛前供花呢?供花也要供果,讲的就是因和果,拿花代表因,因为我们知道花是美的,植物开花的一刹那是较美好的,所以若拿较美好的当‘因’,未来得到的‘果’报一定特别的好。”
虽然花种和形式会不一样,古人在春天只能有玉兰、海棠、桃花等花种,不能跨季节 插花培训,而现今我们不仅可以跨季节 插花培训好,还能找到热带甚至沙漠里的花,可是自古以来文人插花所表达的内心的东西是不变的,中国的插花其实更多是和我们的精神联系在一起,所以中国的插花不是表面上的一瓶植物,是蕴含了我们深厚的传统文化。
古时 插花培训哪家好,插花是流行于文人雅士间的艺术,与琴棋书画并称。文人插花崇尚自然,在创作中讲究意境,用花叶果实将大自然的山水风情浓缩于一景,作品就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一个显化。一切创作都源于那颗灵动流转的心———创作中的静心,对植物生命的尊重和爱惜,对草木枝叶的全然了解,无不体现自然与生命的相融。因而,我们在创作传统插花作品时,更应从自身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去寻找出口。在掌握基础手法和技巧后,创作者的思想就是作品的灵魂。
中国传统插花讲究线条造型,枝条的修剪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。印象较深刻的是在中国**插花艺术家蔡仲娟手中,原本稀松平常的竹子修去“多余”枝桠后,呈现的是一种清疏幽远、精简凝练的美;一枝很普通的火棘在她不拘常规的修剪后也*具风格;即便是非常不起眼的枯枝,在东方花艺中不仅可以全貌展现,更成为一种**的艺术素材。我在跟蔡老师学习传统插花过程中发现,越是苍劲有力、造型奇特的枝条,越会打动观者的心;相反,用那些平直灰白的枝条设计的作品也会显得直白,看过一遍,基本不会再看*二遍。这一切与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相似。修枝于生命而言,就是一个人修行的历程———修去自我和傲慢,修去执着和偏见,修去过多的浮华物欲,回到生命本然的轻松自在。那是一种凝练后的人生,如同那些长满疙瘩、历经沧桑岁月的枯枝一样散发出一种醇厚、令人无限回忆的美丽。